西安游记
二四年六月八日,作西安游。
西安,旧时谓之长安,又曰长安府,取长治久安之意。历千年沧桑,作十三朝故都,其历史底蕴,文化民俗,璀璨夺目,源远流长。因此早有意愿,欲游西安。而今适逢端午佳节,得假三日,故旋即整装行囊,出发西安,同行者唯余及佳人小羊也。
早九时许,薄云万里,不见炎阳,天清气爽,于是别郫县乘地铁往东站而去。十时四十许乃登上动车,出川赴陕。路途遥远,跋山涉水,但车内我等皆闲情逸致,欣赏风景。余把玩刚得之相机,晓杨远望窗外高山同流水,偶尔一同玩玩手机,聊以度时,心情舒畅。数月来工作之烦恼,皆烟消云散,好不自在!会当中午,余望携晓杨于车上就餐,体验餐车,未曾想此趟列车并不有餐车厅,于是择一即食自热午饭,待服务员送来就餐。却不知此餐乃是我等三日行程中唯一一顿米饭。
下午三时许,初至西安,随即欲往酒店以放置行李。下地铁至于回民街北大街地铁站,适逢毛毛细雨,于是撑伞而往。不足百米,雨乃停而日光出也。
住处去地铁站只六百米,所过之处有一中学,名西安市第三十中学。我与小羊往住处步行去,恰经此处,遇众多人手捧花束于校门前矗立等待,皆为家长也。原来今日正是高考最后一日,故有此惊喜,于是感慨对小羊道:“如今习俗更易,接孩子也手捧鲜花,我等高考之后,也不过各自自己回家,不曾见家长携鲜花接待耳。“
继续南往,于是到酒店,名为“意平轩“,其中亦有家长在接待之处互相攀谈聊天。我与小羊放置行李并稍作休息后,往本处最出名小吃街寻觅餐食。
小吃街名我不甚知,只知入口有一牌坊,为北门。当时寻找当地特色,小转一圈,尝罢甑糕,于是就餐主食,饭后便往不夜城及大雁塔去了。
不夜城为一般文化广场,中有一盛景场地,据闻有喷泉表演,然日烈,表演取消,我同小羊未曾得见。于是四处闲溜,观览此间人物风景。
不夜城可从外观得大雁塔。大雁塔者,从外观之似以夯土砖垒建而成,古色古香,合乎当时之工艺。我与小羊于公园中观览其表,落阳射之塔壁,日光之橙,墙壁之黄,交相融合,赞之。于是拍照数张,留以纪念。
不夜城乃商业之地,并不好玩。且恰逢节假日,人山人海,摩肩接踵,不多时,便已疲惫。于是别不夜城而欲回宿处。旋即又往小吃街游荡,买些水果小吃,便回宿处休息。
第二日,天尚早,计划赴秦陵。八时许,我们往车站去,途中以肉夹馍为早餐,味甚美。随即抵达车站,乘大巴车去往骊山。由是昨夜入睡较晚,所以大巴车上不多时便已困顿,旋即入梦。去骊山不远处,我得以醒来,观窗外之风景,天高云淡,艳阳高照,山林绵延不绝,而阳光恰似一火球,把树木皆烹煮得成墨绿颜色,染尽群山。我遂对小羊说:“今日甚热。”晓杨然之。
过华清池,即骊山北麓,少顷,车至秦陵。
下车,寻路从正门入,赫然有一牌匾书曰“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”与正大门之前,过此大门则入正园。正园去博物馆正门需十来分钟路程,当日人甚多,日光强烈,我们同导游往博物馆方向赶去,行不过二十分钟,遂得入馆。博物馆出展览者有三大陵坑,同导游按顺序而观之。今日之日,游客甚多,肩并肩难以动弹,行之甚难。馆内闷热非常,实在难以忍受。全程跟导游通行,观得兵马俑众多,其中二号馆有几尊保存相当完善,仰望观之,甚是霸气。于是感叹,秦朝之时,生产力何以如此之高?乃是中央集权代替分封,才能统一调度统一配给当时之资源。
下午,回西安市内,游西安城墙。
吃过晚饭,便登城楼。城墙票价依稀记得是四十元,过城门前安检后遂登城楼。始登城,夕阳正将落下,橙黄布满天空,云层背阳,被照得泛黄。城墙、城楼古色古香,在此氛围下,很是美丽。不多时,太阳便落下了。我与晓杨闲逛城楼,散步,拍照。沿途城墙之下,往来居民,有纳凉者,有散步者,有聚众而表演音乐者,天气虽热,但人皆闲适,我散步于此间,一切烦恼皆消散无踪,心情释然。
大约将要十点,城墙游客无几,将要关门。我们也离开城墙,往小吃街去。今日徒步甚多甚广,腿脚酸乏,去小吃街找点食物果腹。小羊欲带些糕点带送回家,我们便连顾两家糕点店,然时间过晚,店已关门,仍未购得。
三日,也是假期最后一日。三日以来,我与小羊时刻不忘预约西安博物馆门票,每到预约之时间节点,无论身处何方,均即刻预约之,然一二日总是约票不得,本以为是与之无缘了,哪曾想昨日夜里却预约得到,可谓造化奇妙,于是第三日,故计划照旧执行,游西安博物馆。
简单餐食之后就赴博物馆。博物馆内有众多古文物,馆藏厅以朝代划分。从远古至于近代,琳琅满目,展厅相连,从古至今,一览无余。其中文物最为奢华繁多者,当属盛唐之时。盛唐时期出土之文物,多为金、银、琉璃、丝绸等,可见当时财力之雄厚,也亦伤感当时农民之劳苦。所谓金银器具,奢华享受,从来无半点与封建百姓相关。无非短暂的稳定带来财富的积累。是故有言“我们创造财富,他们来享受“。
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又一令我印象深刻之处。厅内展览多以当时战局之往来书信、装备武器、作战工具等,其中属往来书信最为多,文字词句最为深情。全国各地寄往战场的慰问信相当之多,从前线寄回来内地之信也亦如此多。读罢几封信,乃感当时军民如一人之深情,是故军民如一人,试看天下谁能敌。
出,与晓杨寻得午餐吃。一人一碗四拼大碗面,乃四种面条做法,置于一碗,使得备具西安面食之特色,。再说份量,那碗口之大,甚至可作帽子用,于是份量也十足,以我等之胃口,若要光盘,实属不易。盖此西安之民人高马大之缘由吧。
回住宿周围,复又往回民街,欲购绿豆糕。寻购两店,终于够得。此店顾客甚多,排队等候许久不题。
三日旅途也将结束,我与晓杨便携行李往火车站赶。到车站,却未曾想错过火车。我与晓杨均惊讶,乃不可思议寻改签,最近时段也已是十一点,于是双双请假。四处闲逛等待火车,伞掉,未发觉,不想又捡得新伞一把,其主人盖也亦离西安而去,于是收之为己用。
十一点,登车回天府还,假日完。